歐蓉小說_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歐蓉小說_ > 一個世界七個時代 > 第5章 烏蘭大會戰

第5章 烏蘭大會戰

“這隻不過是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的又一場廝殺。”

黑暗時代元年4月20日,烏蘭大會戰正式爆發。

首先接敵的,是列頓南部防禦陣地的8個師,他們受到了土爾木南部軍6個師的全線進攻。

隨著南部的雙方陷入鏖戰,土爾木主力的8個師從維克軍北部防線發起全線進攻。

然後緊接著的便是土爾木主力10個師在中部戰線發起的全線進攻。

在第一輪攻勢中,土爾木方便投入了24個師,這對列克和維克聯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,很多士兵的刺刀都因為高強度的戰鬥而捲刃,數十門火炮的炮管由於持續地發起轟擊而徹底報廢。

唯一值得聯軍慶幸的,是這一時期的防守方比進攻方更具優勢,進攻方往往需要付出比防守方多出幾倍的傷亡徹底擊潰守軍防線。

第一輪攻勢持續了9個小時,土爾木方損失慘重,不得不停止進攻。

此時太陽即將完全落山,雙方便冇有發起任何新的攻勢。

4月21日清晨,土爾木的第二輪攻勢,整整30個師發起了全線進攻,雙方都拚儘全力進行火力投送,儘一切可能殺傷對麵的有生力量。

到了下午14時,土爾木的北部軍抵達戰場,土爾木皇帝便命令7個騎兵師從北部戰線發起全線衝擊,勢必要一舉撕開敵軍防線。

但是他“挑錯”進攻對象了,維克軍在洲陸上是出了名的“彪悍”。

麵對7個師的騎兵向自己的防線衝來,維克大公也命令自己手下的4個騎兵師也發起全線衝擊,和對麵的騎兵進行對衝。

過去很少有戰爭會發生騎兵對衝的情況,因為這樣的對衝是完全在白白浪費寶貴的騎兵部隊。

但是這件事發生在維克軍身上,似乎在這一刻卻不顯得有多少意外。

雙方的騎兵在對衝中傷亡慘重,維克軍的騎兵幾乎團滅,而土爾木的騎兵由於衝擊遭到阻滯,陣型也被衝亂,無法繼續對戰場另一邊的步兵造成打擊,甚至由於阻滯於戰場中央,因此遭受到了來自維克軍猛烈地火力收割,最後也幾乎團滅。

第二日的戰鬥以這場規模巨大的騎兵對衝而結束,土爾木的軍隊繼續承受著巨大的戰鬥損失,而列維聯軍的防線也逐漸出現鬆動。

到了4月22日,在土爾木軍隊發起進攻前,列頓大公收到了兩封信件,分彆來自希萊大公和列克大公。

第一封表示,希萊大軍己於昨日開拔,現在正在向著多巴要塞快速前進,力圖兩日後收複幾乎空守的多巴要塞;第二封則表示,列克大軍之前得知土爾木南部軍實際動向,於是重新進入列克境內,現在己經成功收複了列克首府布勒,正在向著莫蘭迪要塞前進。

一旦兩路大軍全部得手,便將意味著土爾木大軍整整125個師將會被圍困在洲陸中部世界,後方的補給將無法給到前線的軍隊,聯軍將有機會一舉全殲這支異教徒大軍。

但是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,除了兩路大軍要把握住機會全部得手,還需要列維聯軍能夠在烏蘭大會戰中頂住土爾木大軍的進攻,讓他們無法穩定地立足於烏蘭這片土地上。

現在列維聯軍需要做的,就是拿命繼續拖住土爾木聯軍,不能讓他們撤離戰場前往兩座要塞。

當天的上午10時,似乎土爾木皇帝也收到了來自後方的訊息,於是命令大軍發動自會戰爆發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全線進攻。

在這場進攻中,前後共有整整40個師被投入到絞殺中,綿延數十公裡的半環形戰線上,密密麻麻的土爾木軍隊在火槍和大炮的轟鳴聲中成片倒下,屍體的碎塊和噴湧的血漿,將整片大地異變成了黑紅色的煉獄圖景。

戰鬥持續了50個小時,到了4月24日的12時許,土爾木大軍在付出了數萬人的代價後,終於在列維聯軍的防線上衝出了幾道口子,這幾道口子很快便被後續洶湧的人潮迅速地拉大,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,列維聯軍的防線便徹底破碎崩潰,士兵開始無組織地向後潰退。

兩位大公見局勢己無法挽回,不得不下令剩下還有組織的軍隊開始有序後撤。

烏蘭大會戰最終以列維聯軍傷亡33萬人被迫撤退為結果,結束了第一階段,土爾木雖然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,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確實高昂的,僅戰死人數就高達18萬——多數是在第三輪進攻中由於受傷倒地被後續部隊踩踏而陣亡的——受傷人數更是高達37萬人。

在不到五天的戰鬥中將近一半土爾木大軍或死或傷,元氣大損。

當然對於土爾木大軍更雪上加霜的是,在獲得勝利短短幾小時後,多巴要塞被希萊軍光複的訊息便來到了土爾木皇帝的手中——土爾木大軍最重要的補給線斷了。

土爾木皇帝眼前有兩條路可供選擇:一是率領剩下的70個滿編師繼續西進,完全控製整個烏蘭地區,然後固守此地,而對麵是擁有50個師但新敗的列維聯軍,東麵是剛剛收複多巴要塞並隨時可以西進的30個師的希萊軍,南麵是即將收複莫蘭迪要塞依舊保有近21個師的列克軍,如果三路大軍彙合,局麵將扭轉為101對70,而且西部世界那些國家隨時可能加入進來撿漏,雖然補給被斷,但是烏蘭地區的糧草足以供應70個師的大軍,未必冇有一戰之力,待恢複實力和東部世界重新集結力量,屆時東西夾擊再次奪下兩座要塞;二是立即南下,趕在列克軍收複莫蘭迪要塞前擊潰這支僅剩有21個師的部隊,然後據守莫蘭迪要塞,雖然這會導致在中部世界的占領區重新回到聯軍手中,但是至少保留了隨時可以出入中部世界的一個大門。

至今我們都無從知曉是什麼推動這位皇帝做出了他最後的選擇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在這整整一天一夜的深思熟慮後,這位來自大陸東南角落的皇帝,作出了一個徹底改寫洲陸曆史的決定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